索 引 号 XM00206-0800-2025-053 文 号 厦数据函〔2025〕71号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25-07-09 16:15
标 题: 厦门市数据管理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09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内容概述: 厦门市数据管理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09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数据管理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09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09 16:15
字号: 分享:

  民进厦门市委:

  《关于抢占AI新赛道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建议》(第20251091号)由我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人社局、工信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对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其列入六大未来产业之一重点培育,本土企业在产业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均有布局,基本实现产业链全覆盖,但仍存在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弱、人才缺乏、生态不完善、应用场景不广泛等短板。贵单位提出的组建产业联盟、推动示范场景建设、扩大规模化应用、加速人才引育等建议,精准契合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我局接到提案后,立即会同各会办单位梳理工作举措、研判现存问题,统筹推进相关工作落地。

  二、措施与成效

  (一)强化数字底座支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完善算力与网络设施。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截至2025年5月,全市每万人拥有5G基站39.36个、5G用户普及率83.28%,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建成中国电信海峡通信枢纽等数据中心,机柜数近1.3万个,鲲鹏超算中心总规模达10P;升级迭代智能算力补贴,智算规模突破2038P。二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累计汇聚公共数据超142亿条,建成5大基础库、12个主题库;设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中心,接入数据超50.5亿条,支撑12个场景落地,2个项目入选国家公共数据应用示范场景;成立全省首个数据资产登记中心,核发13本登记证书,数据交易公司累计撮合交易额2.27亿元,4个行业数据集获全省首批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

  (二)聚力技术创新突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支持17项人工智能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涉及大模型、可信AI等领域;实施“揭榜挂帅”项目,推动国创中心厦门先进电驱动技术创新中心等牵头组建3个创新联合体;2024年4家企业参与制定14项国家标准,美图“奇想智能”成全省首个备案大模型,62个算法通过国家深度合成服务备案,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AI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优胜项目,13个项目入选省级技术创新重点攻关项目。二是培育优质企业集群。AI芯片领域集聚星宸科技、芯瞳半导体等企业,视觉芯片全球领先;深度赋智MGX平台实现“零代码构建全栈应用”,获蚂蚁集团入股;全市AI相关企业超400家,核心企业营收超300亿元。三是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建成36个人工智能相关平台,依托软件园三期金砖未来园建成国家级产业服务平台,提供人才培训、知识产权等服务。

  (三)优化人才引育体系,强化智力支撑保障

  一是精准引育高层次人才。完善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将世界500强企业技术人才等纳入范围,2019年以来新增认定5910人(A+类13人、A类386人、B类1591人、C类3920人)。实施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政策,惠及56730人,覆盖港澳台及外籍人士,预备技师班毕业生享本科同等待遇。二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2022年率先全省开展人工智能职称评审,评选出188名工程师;在互联网数字领域开展“一试双证”试点,支持字节跳动、华为等开展AI训练师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601人获双证。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护航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健全制度保障。2020年推动出台《厦门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2023年修订《厦门市知识产权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给予创新主体资金支持;2023年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快速预审、确权、维权”服务,入选全国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建立技术调查官制度。二是构建协同服务网络。开通厦门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设立18家维权工作站、120余家分站及5个知识产权联盟,提供免费维权援助;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和周期。

  (五)拓展场景应用落地,加速产业规模升级

  一是打造典型示范场景。发布两批共计284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会清单、100个企业能力清单,推动37个项目入选省级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举办多期“智赋百景”活动,140余家企业参与供需对接。二是深化“政务+AI”应用。构建政务AI统一数智底座,部署30P信创智能算力专区及DeepSeek-R1等大模型,支撑43个部门应用,实现6项业务“边聊边办”。三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推动7家国家级智能制造工厂建设,培育多个“工业+AI”案例。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广能耗监测、缺陷检测等工业智能解决方案。

  (六)完善产业生态布局,促进协同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持续迭代升级市级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构建“1+3+N”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对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科技创新、应用落地、生态集聚等全链条给予支持,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支持真景科技等入选国家重点软件企业,兑现软件产业政策。发布技术创新基金,提供低息贴息贷款。二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思明区、集美区建成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举办中国人工智能大赛、“苏颂杯”“白鹭之星”等赛事,加速AI企业和人才落地;推动市校院地合作,引进百度飞桨、华为开发者创新中心、火山引擎数字内容实验室、腾讯优图等科研力量,赋能产业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加强政策保障

  一是加强扶持力度。落实国家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市级人工智能产业政策、软件产业政策和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支持人工智能软件、芯片、终端等相关企业发展。二是创新扶持方式。持续发布厦门市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人工智能企业研发投入和固定资产融资享受低利率的贴息贷款。

  (二)加强行业协作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协作。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等新型研发机构,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推动产、学、研联合攻关,争取形成一批标志性智能软件、智能终端产品。二是加强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挖掘。广泛发动行业组织、第三方服务机构力量,持续举办“智赋百景”等产业对接、技术交流活动,推动游戏、互联网、制造业等我市重点产业“智能+”升级。

  (三)完善算力与数据支撑体系

  一是推动市级公共智算资源一网统管。遵循“政府统筹、市场建设、国企补充”的原则推动我市公共智算中心的建设。分期建设厦门市算力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平台纳管全市社会资本已建智算中心,实现算力的统一调度与监管、算力券的发放与兑现,提供模型和组件的应用开发,搭建人才与政策衔接的桥梁等功能,从而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数字经济普惠发展。二是做好算力激励政策兑现。用好现有的“算力券”政策,加快推进智能算力发展和应用,促进智能算力赋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三是深化公共数据汇聚共享。进一步升级全市统一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全面提升数据编目、汇聚、治理、纠错、供需对接、共享应用等技术支撑能力,提升公共数据管理全过程智能化水平。按照“应汇尽汇”原则,持续推动更多公共数据汇聚。拓展数据授权运营领域,培育更多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支撑大模型训练。

  (四)加强资源要素保障

  一是拓展资金渠道。紧密对接国家“两重”等政策方向,组织发动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产业企业开展项目申报,积极向国家争取,力争纳入国家战略布局并获得资金支持。二是强化人才引育。加强“人工智能+X”交叉学科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增加前沿技术课程。支持在厦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大对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投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支持高校与更多重点企业合作共建高水平实习实践基地和产业学院。通过“订单式”培养、企业导师进校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感谢贵单位对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岳英超

  联 系 人:黄玉玲

  联系电话:13860177165

  厦门市数据管理局

  2025年7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主办:厦门市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3502000031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39号闽ICP备20009949号-1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