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总结推广数字厦门建设阶段性成果,2024年,市数据管理局举办“数字厦门建设成果征集活动”,评选发布50个数字厦门建设成果,涉及普惠便捷数字服务、城市精准精细治理、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等领域。现推出《2024年数字厦门建设成果系列宣传》,以标杆示范引领促进经验分享和交流合作。
本期成果: 基于人工智能的BIM全过程算量计价服务应用
报送单位:厦门海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化和复杂化,对工程算量计价也提出更高要求。针对当前BIM(建筑信息模型)模型成本高、模型应用程度低、算量计价难度大等问题,厦门海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突破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模型设计和算量计价方面运用的瓶颈,打造BIM技术+标准化+数字化两化融合量价一体化服务平台,以“一模到底、一模多用、一模多算”,实现设计、施工、运维等不同阶段的量价同步、快速核算、支付有据的动态管控,推动建设工程“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为建设行业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实践提供“助推剂”,打造精益建造、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的智能建造新标杆。
一、主要内容
图1 平台架构设计图基于BIM算量计价一体化引擎和AI+BIM轻量化技术,通过制定BIM算量计价标准体系,建设企业样板和企业族库,建立完整的图纸构件元素识别逻辑体系,以及基于自然语言技术结合工程算量计价领域本体,搭建BIM全过程算量计价服务平台。
(一)标准建设。在遵循现有国标和各专业行标基础上,充分考虑项目现实需求和探索性创新,编制各专业建模、算量、交付等标准规范,为BIM未来应用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二)快速建模。依据建模标准体系,实现智能识图,构建覆盖全专业三维算量模型,同时依托智能模型审查软件,一键检查模型搭建问题,简化人工复核程序。
(三)智能提量。遵循现行国标清单及地方定额计价规范,实现高效、精准工程量提取汇总。同时,聚焦钢筋模型搭建与算量难点,创新采用平法配筋规则,通过参数信息快速挂接、自动计算等方式,便捷输出钢筋算量结果数据。
(四)自动量价。依托构件特征,实现自动汇总并与中标清单智能挂接、快速算价,做到量价数据便捷查询、可视展示。
(五)动态支付。在BIM量价模型的基础上,依据施工进度信息及过程变更资料,自动汇总对应的工程量及造价,实现与施工企业的快速结算。
(六)指标分析。依托已有的工程量数据和价格信息,基于BIM和大数据技术,将工程量、价等数据以模型构件为基本单位储存,BIM模型扣减规则符合清单和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通过对建模规则的一致性定义,进行造价指标库设计,实现基于构件级工程造价指标分析。
图2 基于构件的自动量价功能图
二、应用情况
BIM全过程算量计价服务平台在BIM算量计价应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全国第二。“民航机场BIM设计及算量计价服务应用”项目被列入2024年福建省省级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厦门新机场打造成国内首个4F大型机场BIM设计及算量计价服务标杆。核心成果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3项,软件著作权12项,主导和参与标准编制8项。
成果已经在厦门新机场、厦门北站、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以及漳州科技园等项目进行应用,实现了全纪录、可追溯、动态追踪的数字化建造模式,保证了工期与质量,提升了施工过程计量支付效率,推动工程造价成本管控精细化管理,对促进人工智能在建设行业应用和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有较大推动作用。
以厦门新机场航站区工程为例,通过开发符合清单定额规范的BIM算量计价技术应用,大大消减算量、计价过程重复计算工作,缩短工程量清单编制时间;通过智能识图,完成算量模型快速搭建,整体模型搭建效率提升60%;实施过程累计反馈设计图纸专业问题共计900余个,优化了各类设计图纸专业问题;通过项目标前标后核对,累计发现传统算量过程存在错误问题共计200余个,显著提升工程量计算准确性与质量;基于图、模、量、价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提升招标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工程进度款计算、设计变更费用计算、工程结算效率,缩短80%造价测算耗费时间;进一步积累形成建设信息资产,为厦门新机场运维提供基础支撑。
三、推广价值
本成果面向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BIM全过程算量计价服务平台,实现从设计的“图模一致”到建造的“物模一致”,从“实体建设”到“数字孪生”,从“应用技术创新”到“项目管理创新”,通过建立工程管理模板,制定BIM模型计量计价规则、优化各项工程建设方案、解决大量工程技术难题,推动智能建造和全生命期数字化管理。
随着BIM技术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国内普及和深度应用,以及“新建造、新基建、新城建”相关政策的大力推进,本成果将逐步扩大行业领域的覆盖范围,在业务上实现从建筑各阶段应用推广突破,并串联形成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服务;在领域上,实现从交通工程、房产、市政建设向园林、电力、通信工程等领域应用;在区域推广从福建向全国其他省、市、县的主管部门进行推广应用。打造可复制的智能建造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产业加速向规模化、集约化、高价值发展,促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