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总结推广数字厦门建设阶段性成果,2024年,市数据管理局举办“数字厦门建设成果征集活动”,评选发布50个数字厦门建设成果,涉及普惠便捷数字服务、城市精准精细治理、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等领域。现推出《2024年数字厦门建设成果系列宣传》,以标杆示范引领促进经验分享和交流合作。
本期成果:创新“阳光收养”体系,稳妥送养孤弃儿童
报送单位:厦门市民政局
通过收养回归家庭生活,是孤弃儿童安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孤弃儿童的愿望。同时,收养孤弃儿童作为自己的子女,是社会一部分群体的迫切需要。收养直接关系被收养儿童和收养申请人的切身利益,历来受到广泛关注。厦门市民政局扎实开展儿童福利机构孤弃儿童收养工作,从严格规范工作流程、组建人员与机构库、建立筛选机制、打造收养信息平台等方面入手,依托厦门市智慧民政一体化平台,建成收养意愿登记系统、收养评估系统,并配套出台《厦门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收养评估工作的通知 》等政策制度,创新“阳光收养”体系,实现收养申请渠道、收养能力评估、收养结果公开的网络化、智能化,为孤弃儿童回归家庭创造了条件。
一、主要做法
(一)打造收养信息平台。依托厦门智慧民政一体化平台,建设收养意愿登记系统和收养评估系统,实现收养工作智能化、信息化、透明化。以“i厦门”作为入口,社会公众通过收养意愿登记系统,可随时使用手机进行收养意愿登记,包括意向儿童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特征。系统发布送养儿童公告信息时,将自动匹配收养意向儿童特征发送提醒短信,提示及时提出收养申请,有效扩大收养公告的知晓率。儿童福利机构负责收养意愿登记指导,引导有收养意愿的咨询人员统一在收养意愿登记系统进行登记,宣传介绍收养评估、登记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通过收养评估系统,社会公众可查看送养儿童公告信息,在系统上填写《收养申请书》《收养申请人情况登记(初步筛选评分)表》提出收养申请。系统按照初筛机制对申请人进行初筛评分。同时,收养评估系统设计收养评估得分查询、递补管理、融合管理等功能,实现收养评估工作的全过程信息化监管。
(二)严格规范工作流程。配套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收养评估工作的通知》,细化收养评估内容、流程,完善审核审批程序。儿童福利院依法送养孤弃儿童,须经过市社会福利中心、市民政局(市社会福利中心主管单位)、区民政局(儿童福利机构所在)三级共13人逐级审核。经逐级审核审批,区民政局通过“i厦门”、官方网站等平台发布收养公告,向社会公开征集收养家庭。明确收养申请人提交收养申请书的期限不少于15个工作日,确保信息公开充分、提交申请时间充足。收养评估工作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评估前准备、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评估、出具报告等流程。
(三)建立初步筛选机制。针对符合条件的收养申请人可能较多的情况,从《福建省收养评估办法》33个评估指标中,选取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情况、健康状况等11项客观指标作为初步筛选的依据。同一被收养人符合条件的收养申请人未超过5名的,全部交由区民政局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收养评估;超过5名的,从初步筛选评分高分到低分筛选5名申请人后,纳入收养评估;孤弃儿童当前寄养家庭经儿童福利机构确认身份,直接一并纳入收养评估。进入实地评估阶段,第三方评估机构会对申请人在系统上填写的信息逐一核实,并按照《福建省收养评估办法》的33个指标对申请人进行调查核实,评估指标包括客观指标,也包括沟通能力、邻里关系、道德品行等主观指标。同时,针对初步筛选评分、收养评估得分并列等情形,明确了在提交申请时序优先规则。针对收养申请人自行放弃接受收养评估,及收养融合期内终止收养程序等特殊情形,制定了从收养评估得分高到低的递补办法。
二、特色亮点
“阳光收养”体系创建以来,引发良好社会反响,很多申请人对我市收养工作给予好评。该做法已经省民政厅转发全省,并推荐报送民政部。系统上线以来,已经有近1000户进行了收养意愿登记,发布了2名儿童送养公告,各有200多户家庭提出了收养申请。“阳光收养”体系实现收养申请渠道、收养能力评估、收养结果公开的网络化、智能化,实现收养申请“一趟不用跑”,充分保障收养工作的全过程公开,显著提升规范化水平,有力帮助孤弃儿童找到合适家庭、重获家庭温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